一、情感教学
(一) 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
众所周知——英语早已成为我国中小学和大学的一门主修课,它对我们国人而言是一门 外来学科,而它的重要性也早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如何有效的实施教学,我想未必有人就很知晓。当今我们的一些教育者就知道一味在课堂上灌输英语的单词,句型和语法,丝毫没有顾忌受教育者的思想感受:他们乐不乐意学?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困难与困惑?我们的施教者无暇顾忌。因而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则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现象:教师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学生是纯粹的看客;老师是答案的输出者,学生则是copy的机器,仿佛两个毫不相干的主体;缺少互动和彼此的沟通与协调;整个课堂没有活跃的气氛,有的只是呆板和任务式的教授知识……
(二) 农村实行“情感教学”是当误之急
试问这样的情形能搞好我们的英语教学吗?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不是缺少点什么?然而这样的情形在文化,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尤为严重。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那么我想我们的课堂同样需要愉快,和谐与互动。因此,我觉得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提倡情感教学,尤其是在农村的基层英语教学中,提倡情感教学是改变这种传统模式的一剂良药。
二、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一) 城乡教学的差距
在当今的城市,不论是信息还是经济都要比农村发达,因而也就带动了一系列的体制与发展,其实教育也是受惠很大的一个部门,不是么?在城市里的学校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设备,什么现代化的教学配置与设施,还有校园环境的幽雅,一流的师资,这些都无疑的、有效的、积极的促进了他们的教学质量,或者说师生在那么好的环境下都能尽心的去教,努力的去学,似乎都可以不要提倡什么情感教学与沟通了?其实不然相反他们更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好情感教学。你说我们在相对落后的农村,还有理由不注重情感教学来激励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吗?可以说现在我们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学设备都是相当落后的,虽然都是21世纪了但我们的教学形式还是只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就在这样的枯燥乏味的情形下,学生能不厌倦和乏味吗?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学生更需要情感的交流与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爱心,以此为手段来促进我们的教学。
(二)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情感教学也应该是不同的
情感的教学和渗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基础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越小越需要关怀与激励,现在农村已经有很多小学在实行兼并和寄宿学习的实践,就是把农村一些村小兼并起来集中在一个中心小学生活和学习,他们当中一些才七、八岁就得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独自开始了学习生活,那么小的孩子应该是在大人的呵护下成长的,但为了学习他们已经走出了家来到了学校这样一个大集体中,你说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老师、学校父母般的爱,他们能不想家?能有心情学习吗?因此情感教学应该从小就开始进行,到了初中、高中也就逐步升华成了一中学习的动力,才能更好的促进或者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外语教学的情感应该和受教育者的思想与道德、素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有用之才
在当今也不乏很多学子在有机会出国学习和深造的时候,一旦出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了的,为什么呢?人家外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好呗,哪还记得自己曾是个中国人呢?试想一想,如果是一个从小就有爱国之心的人,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对所有曾帮助过和深爱他们的人,都有一份感恩之心的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决然离去的。还有那些见利忘为,崇洋媚外的人,只要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就忘记了自己是谁的人,还有那些为了自身的利益就可以出卖国家和集体的人。尤其是那些利用外语来跟外国人做生意,却又不讲原则,有辱国家尊严的人。不知道他学的语言是帮了他还是最终害了他。因此我们的在开展外语教学的时候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教会他们诚实、守信、真诚和忠诚。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学生是我们的重点的培养对象,我们今天的学生将是企业未来的人才。人才的水平、素养及品质,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因此了解一些国内外企业对外语人才的录用要求,可能对我们的教学方向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企业最希望自己的新员工具备哪些素质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创造性、再学习和外语等方面能力都是被招聘公司所看好的。具有对本公司或者企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有最重要一点要有对企业的忠诚和保守商业机密的工作基准。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相关内容。“在第一封信力所提到的个人素质或“价值观”是成材的必要的基础。但是,除了素质之外,成才同样的需要领导能力(leadership)。很多人误以为领导能力最重视的是天资、号召力、管理能力。但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最近一些研究的结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智商(IQ),而是你的情商(EQ)。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一个有号召力令人信服的领导,而是要成为一个有 “谦虚”、“执著”和“勇气” 的领导。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我们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去年,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观”时,诚信(honesty and integrity)被列为一位。”
以马斯洛(A. H. Maslow)、罗杰斯(C. R. 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新课改正是基于这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情感态度”教育这一课程目标。可以说,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正发生着“情境革命”,即重视创设切合学生实际、有真实语言情境、人际关系温馨、合作互动的教学情境。积极的情感交流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稳定剂”和“润滑剂”。
(四)重视情感教学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在课间,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游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批评。这样不管在课堂内外,还是学习生活中,都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某中学初二英语教师在她所任教的两个班里积极的实践了“情感教学”,上课注意与学生们沟通,在语言和行为方面也非常注重尊重学生,课后还经常以日记的方式也学生们交流思想,因此学生很喜欢她的科目,成绩也是直线上升。而本校的另一名英语老师却由于家庭、生活方面的琐碎事情而整天板着面孔上课,上完课就走人,在教学中也是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结果一学期下来全班学生的名字还有一半她是叫不出了的,可想而知她的教学成绩也注定是不容乐观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晓,教师的职责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知识,还应应注意向他们进行情感教学的渗透,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和素质教育,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个缺乏情感交流的课堂;一套淡漠情感教育的教学机制;一个不注重情感的国家,给人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我想也许将会是:一塘死水;一个冰窖;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冷漠的社会。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都应该注重和提倡情感教学。
四、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这两个对象在活动中的职责、义务、配合、合作、协调和互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首先应处理好教师的定位问题、
要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还应具备足够的爱心与耐心: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和感受,性格特点我们也应进行很好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实行情感教学。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们求知欲强,但也很容易在困难面前怯步,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耐性与毅力,很容易犯错,思维比较敏捷但是性情也很敏感,自尊心极强,好表现等等特征。针对这诸多的情况,作为零距离和他们朝夕相处的一线老师们更应该知道自身肩上的重任。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情感教学的基础
但是只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我想教学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应该是不难进行的 平时注重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法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对学生的不配合不能急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用眼神、手势或言语加以肯定。肯定他们小小的进步,促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教师以积极的情感鼓舞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试想一下,如果当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学生定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而当教师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里,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更好的接受新的信息。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如每节课前,我都会让学生唱首英语歌曲和朗诵一段英语儿歌,如果老师和学生一起尽情欢唱,并能带着学生做动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而老师也会被他们所感染。可见,快乐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果,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师生共同创设、共同调节的。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有情操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积极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情操因素的协调发展,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设法挖掘出学生的“情商”,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操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就能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学中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推进认知过程顺利进行、增强教学效果的“润滑剂”,积极、愉快的情感互动则是良好师生、生生关系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调控、培养自己的教学情感,以快乐、真挚、丰富的情感贯穿于英语学习的课堂内外,同时要研究学生的情感,通过教材或学生所关注的人和事以及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愉快、和谐的情感交流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肯定性评价,也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认可、教育艺术的赞赏,乃至情感的依赖,是师生间最高的褒奖。研究者和理论家们指出,“课堂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释放和交流情感的地方,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恰当地形成社交能力与情感的关键因素”。建立和睦的、支持性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学生培养、调控自己的情感形成健康人格的有利因素;在交互性英语教学中,是顺利进行任务活动、完成课程目标的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之,英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过程。
(四)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感情交融,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1.施爱于细微之处
学生对教师举动的观察具有独特的敏感性,他们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感受到不同的意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更多更大量的交往是发生在极平凡、细琐的接触中。如每天的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场所,更是我和他们交流的重要渠道,有进步了我会写上Go!Go!Go!表现优秀的写上Very good! Excellent! 退步的或错误较多的写上Can I help you?只写片语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心他、注意他的,他们也会在作业本上写上Thank you!等和我交流。
2.施爱于批评之时
批评易让学生产生不悦,反感甚至恼怒的情绪,因而在批评教育过程中,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一片拳拳之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批评的度能够把握很好的话,就能够激起学生去克服不良的习惯,从而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如果此度没有达到,反而适得其反。
情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和润滑济,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深”,有感情就会增加教学的魅力,学生往往因爱你而爱上了英语这门学科,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定会收到预想不到的好效果。
五、提出号召
对于情感的作用,只要我们用一颗真、善、美的心去挖掘,去体会和实践,就一定会发现的魅力所在。既然它是好的东西,对我们教学有促进的作用,那为什么我们不好好的拿来用呢?而实践也证明:大力提倡“情感教学”将有力的促进我国的基础教学,尤其是一些西部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确更应该提倡:“情感教学”,才能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到被爱和被关怀;才能更有效的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克服各种困难;才能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努力学习。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要积极有效的实行“情感教学”单靠学校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因此,我们的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促进我们教育的发展,都不容忽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都应该来关心每一个受教育者和那些辛勤耕耘着的园丁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等都是我们的教学方法,那么让我们时刻记住“情感”这副润滑剂在教学中的巨大功效吧!让我国的教育在更加和谐化、人性化中得到稳固的发展,缩短我国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使整个国民教育都能走上同步、稳步的发展,真正的体现出我们社会主义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