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戚发韧。 中国青年网记者 佟亮摄
有人说他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简史。
少年的他把“我是中国人”如钢浇铁铸般注入理想、信念和灵魂。19岁考入了清华大学航空系,自此结缘航天。
步出校园的他参与研制新中国第一发导弹“东风一号”、新中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长征一号”。
而立之年,他勇担重任,成为新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风云”等卫星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航天的“18勇士”之一。
花甲之年执“神舟”帅印,担任“神舟1-5号”载人航天工程的总指挥,导演妙到毫巅的“天神一吻”,为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用智慧和努力把我国的卫星和飞船送上浩瀚的太空,完成了国人千年来的飞天梦想。
他就是2012年3月10日“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人物——中国载人航天之父戚发韧。(邵志凯)
更多精彩内容,请明天上中国青年网浏览《青春励志故事:戚发韧》(http://qclz.yout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