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喝的是高氟水,现在,干净安全的自来水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1月10日,香河县刘宋镇荆庄村村民孟召福边准备午饭,边向我们夸起了自来水的好处。他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欢快地流了出来。
随着廊坊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深入实施,该市1910个村街的175万群众和孟召福一样,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的广大群众,把安全、甘甜的自来水称为“幸福水”。
廊坊是全省唯一没有地表水库的设区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又存在着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等水质问题。地处黑龙港流域的大城县、文安县、霸州市,地下水氟超标严重;位于永定河故道的永清县、安次区、广阳区,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苦咸。据调查统计,全市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207.56万人。
最近三年,廊坊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惠泽百姓的重要民生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统筹解决各类饮水安全问题。他们针对不同的地域、经济、人口、水源等实际,选择国内设计水平一流、知名度较高、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计划建设联村供水工程138处,解决全市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在工程建设中,廊坊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厂模式”和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固安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部署和落实,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指挥部,实行“四套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街、县直部门重点帮扶的工作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把任务层层分解,对乡镇村街实行“水不通,干部动”的政策。市县两级发改、财政、卫生、水务等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初步统计,近年来廊坊市共投入资金7.6亿元,建成农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94处,解决了175万人(包括不安全人口105.41万人)、1910个村街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全市广大农村的水质达到了饮用水卫生标准,减少了疾病,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实现了24小时供水,保证了农民全天生活用水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许多农户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笔者在廊坊市农村走访时看到,供水工程建成后,用水户家家安上了水表,按表计量收费,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广大群众自觉地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养成了良好的用水习惯,有效地节约了地下水资源。固安县水务局负责同志告诉笔者,以前农户平均每人每月用水2吨左右,如今每人每月用水降至1.2吨左右,平均节约了40%左右,节水效益十分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