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2岁的农家女周俞,为了将土家族的传统食品“神豆腐”发扬光大,把自己十多年打工的10多万元积蓄用来投资“神豆腐”,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神豆腐”原材料全部是一种名为斑鸠树的树叶。斑鸠树叶学名臭黄荆叶,有清凉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痈肿疔毒。正是因为它奇特的药用功放,智慧的土家人在百年前,就将它制成“神豆腐”,以食疗的方式治病,并代代相传。
农家女孩回乡创业
周俞说,她产生投资做“神豆腐”的想法,是3年前的时候。那年夏天,在外打工的她回家探亲,妈妈给她做了一碗“神豆腐”,当时吃了一碗“神豆腐”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突然,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外打工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何不回家跟妈妈学做“神豆腐”,并把它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她父母说,恩施人都有吃“神豆腐”的爱好,但却没有一家专职做“神豆腐”的作坊,如果开办这样一家作坊,说不定销路很好。
周俞是恩施市龙凤镇花庙村人,初中毕业后就随着家乡打工潮流外出打工,小有积蓄。作出制作“神豆腐”的决定后,她便在交通便利的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境内的屯渝路5公里处租了一家农舍,用于制作场房。
制作“神豆腐”的斑鸠树叶,全是野生。以前人们要采摘,必须漫山遍野地去寻找。周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租了朋友的二十多亩地,请人从山上将几万根斑鸠树苗移栽到地里,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原材料基地。仅此一项,周俞就投资了9万多元。
2011年,周俞的“神豆腐”开张了。为了扩大影响和增加收入,她将作坊命名为“清江茶社”,在主营“神豆腐”外,还提供农家乐餐饮服务,餐桌上的一道主菜,就是“神豆腐”。
全家上阵齐发力
周俞的“神豆腐”开张后,她的父亲、母亲、哥哥、嫂嫂都到“清江茶社”给她“打工”,周俞的哥哥周仁祥说,妹妹是在做事业,我们应该帮她。
周俞的父亲负责在基地采集树叶,妈妈负责关键技术指导,哥哥周仁祥则负责销售。销售可不是一件轻松活,周仁祥说,现在州城的几家知名大酒楼,都点名只用他们家的“神豆腐”,他除了准时送货外,还要跑其他酒店餐馆的推销工作。
让周仁祥得意的是,为了给妹妹的“清江茶社”助阵,他自己练就了一手烧“神仙鸡”的拿手绝活:他在山上散养了几百只土鸡,客人进餐时他将土鸡宰杀,然后在鸡肚里放上糯米、辣椒、斑鸠树叶等物,埋进柴火灰里将鸡慢慢“煨”熟。这种慢慢烧熟的鸡,食用的时候即软又糯,香味四溢。
有了一家人的帮忙,周俞的“神豆腐”业务也慢慢地步入正轨,每天可销售“神豆腐”一百多斤。虽然利润微薄,但毕竟起步了,这让周俞很欣慰。
“神豆腐”的由来
名曰“神豆腐”,究竟神在哪里?采访中,周俞向记者娓娓道来:相传在几百年前的一大旱之年,庄家颗粒无收,人们只能靠野菜和树皮维生。眼看着死神一步步逼近,村里的一个老汉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醒后他就叫来他的三个儿子告诉他们说,观音菩萨昨晚给他托梦,告诉他有一种树的叶子可以做成豆腐,帮助人们渡过这次天灾,老汉清楚地记得,观音菩萨说的这种树的特征为“沟边青,神香味”,老汉的话还没说完,他的3个儿子都说昨晚做了同样的梦!
老汉一家自然欢天喜地,沿着山坡沟边一路开始寻找这种“沟边青”,后来果然找到了这种树,就是当地人称的斑鸠树。
传说归传说,“神豆腐”有药用功能,却被很多人证实:今年64岁的刘金香,多年患有高血压,她说自从坚持吃“神豆腐”后,病情便有所减轻。
高人献计助发展
虽然说周俞的“神豆腐”作坊在慢慢步入正轨,但摆在面前的困难也显而易见:日销售量仅一百多斤,还不足日产量的十分之一。
制约销量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金。比如州城有几家超市同意将其产品上架销售,但因为没有相关部门的质检证,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周俞说,要办理质检证书,那需要相当复杂的程序,也需要大量资金,没有几万十来万,办不下来。
就在周俞倍感困惑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恩施州舞阳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梅昌孝。梅昌孝了解到周俞的困境后,主动上门考察,然后给她建议:要让土家族的“神豆腐”做大,必须给它安上翅膀让它飞出去。
梅昌孝说的“飞出去”,就是建议周俞将斑鸠树叶深加工,让它以便携式的包装,走出恩施,走向大城市。梅昌孝鼓励周俞说:“如果北京、上海等地的大餐厅能吃到恩施‘神豆腐’,你说,你还用愁销路?”
让周俞欣慰的是,恩施州舞阳职业技术学校正在与她洽谈校地共建事宜。周俞说:“我有基地,有技术,职业技术学校有销售渠道和开发战略,我们的联手,一定会让恩施‘神豆腐’真正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