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一位叫余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信中说,“自从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莫名其妙地陷入了心烦、焦虑、紧张的苦恼中。我真的烦死了,痛苦得就快死掉了。因为我怕远离父母、怕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怕学校的饭菜不合口、我怕与同学无法友好相处、我怕自己动手洗衣服、我怕在学校生病了无人照顾……姚老师,我该怎么办啊?”
从余颖同学来信看,她患了目前高、中、小学生较普遍的开学焦虑症。“开学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障碍,“开学”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不论是恐惧开学,或是焦虑学校生活,或者害怕未来的陌生人际关系,内心都会形成压力。开学焦虑症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厌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不愿见人、失眠等。
余颖同学开学焦虑症的起因,源于她从小在家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当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意识到,马上要离开疼爱她的父母,她的生活谁来照顾?如果不幸被人欺负了怎么办?等等。于是,她在家尝试做点简单的家务,却又给自己积累了更多失败的例子。她因此怀疑自己的生活能力和价值,从而产生自我否定的焦虑,这种焦虑一旦与未来的“孤独无援”的大学生活联系在一起,便对上学产生恐惧、紧张,当这种恐惧、紧张到一定程度便又会以烦躁不安、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甚至失眠等不良情绪和精神状态表现出来。
那么,类似余颖同学这种有“开学焦虑症”问题的人,应该怎么办呢?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孩子的父母共同参与。
一是从自由状态中走出来。过了一个没有作业、没有补习的假期后,精神状态容易松懈。假期结束前,就要适度紧张起来,开始确立入学后的新目标和学习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起到激励作用,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家长也应有所作为,及时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最好在开学前几天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每天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二是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知识,增强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孩子可以趁假期,主动向父母学习洗衣、做饭、安全用电、缝补衣物、处理伤口、预防疾病之类等基本生活能力,以增强独立生活的信心。
三是鼓舞孩子的斗志,热爱生活。孩子主动向父母了解大学生活情况,以增进对新环境的理性认识;做家长的,要主动与孩子交流大学生活、学习的状况,与他们共同畅想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时那种美好高雅、奋发向上感受,引导孩子顺利走进新环境。
四是先入为主,提前适应。假期,孩子可与父母一起到即将进入的大学校园去走走看看,参观一下大学环境,提前感受大学的生活氛围。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见一见大学老师,会一会学友,以弱化学生对大学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五是帮助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家长要鼓励孩子经常到同学家串串门,与将要分别的同学建立比较稳定的友谊,这既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倾诉的朋友,从而获得精神的支撑,增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